
埃塞俄比亚能复刻中国奇迹吗?一亿人口撑起的增长神话,为何难以为继
在中文网络环境中检索埃塞俄比亚,大概率会刷到这类评价:该国经济增长表现亮眼,有望成为下一个中国。此前的视频内容里,我们也曾探讨过这个国家,这些声音似乎让埃塞俄比亚“非洲小中国”的标签愈发牢固。但2018年之后,该国接连爆发内部冲突,甚至与邻国产生摩擦。这一局势直接导致去年11月,超过2.5万名埃塞俄比亚难民涌入苏丹,其中儿童占比过半。这个国家究竟遭遇了什么?曾经迅猛的经济发展态势还能延续吗?今天我们就来剖析埃塞俄比亚的发展红利与民族矛盾带来的困境。
经济奇迹的诞生:“非洲小中国”的由来
中国有句广为流传的发展箴言:要想富,先修路;少生优育,广植绿树。埃塞俄比亚目睹中国让六亿人口摆脱贫困后,认为中国模式若能在本国落地,同样能帮助自身走出贫困泥潭。1991年,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开始执掌国家政权,想必这个名称大家并不陌生。从这一年起,埃塞俄比亚正式开启向中国学习的进程。2000年国内迎来短暂和平期后,时任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全力推广中国发展模式。截至2014年,埃塞俄比亚90%以上的公路设施、全国通信网络、首条铁路及城市轻轨线路、首个风电场和多个水电站,均由中国企业直接或间接承建。其中,连接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的亚吉电气化铁路,是当时非洲首条跨国铁路。这条铁路的价值不容小觑。从埃塞俄比亚的出口结构来看,代表农产品的黄色占比超70%,是出口贸易的核心支柱。
深入分析这70%的农产品构成,阿拉比卡咖啡豆是绕不开的核心。喜爱咖啡的消费者大多知晓,埃塞俄比亚正是阿拉比卡豆的主要产地。数据显示,咖啡豆出口占该国总出口额的28.46%,堪称埃塞俄比亚的王牌出口产品。由于出海口被邻国厄立特里亚掌控,如何将咖啡豆等优质农产品运往港口、推向全球,成为困扰该国的关键难题。此前通过公路运输需耗时五六天,而亚吉电气化铁路将这一时间缩短至七八个小时。铁路贯通后,沿线配套的“东方工业园区”也应运而生。在中国的助力下,埃塞俄比亚2003年至2017年间的GDP年均增长率突破10%,这样的增速堪称“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成功典范,用经济奇迹形容毫不夸张。再加上该国人口突破一亿,且高层领导人子女曾赴华留学,“非洲小中国”的称号便应运而生。
民族矛盾的爆发:发展之路戛然而止
然而,埃塞俄比亚的发展并未朝着预期方向推进,核心症结在于开篇提及的民族矛盾。该国拥有80多个民族、90余种语言,多民族多语言的格局导致国家凝聚力先天不足。对普通埃塞俄比亚人而言,民族认同远高于国家认同。更严峻的是,政治与经济资源的分配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矛盾。正如前文所述,1991年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通过推翻前军政府夺得政权,换句话说,提格雷人凭借武装力量掌控了国家统治权。因此,仅占全国人口8%的提格雷族,长期把持着国家的军政核心权力。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因新冠疫情频繁出现在中文网络的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是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的核心成员。但即便手握政权,提格雷族8%的人口占比,与占比40%的奥罗莫族、30%的阿姆哈拉族相比,仍处于明显劣势。
为了让大家更易理解,我们结合埃塞俄比亚的行政划分来看:奥罗莫族主要聚居在奥罗莫州,阿姆哈拉族集中居住在阿姆哈拉州。这两个州的面积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三,而提格雷州的面积仅占全国的千分之四点八。提格雷族虽曾夺得政权,但被其他两大民族取代主导地位只是时间问题。随着奥罗莫族掌控政权,提格雷族主导的对华友好政策也陷入危机。2018年,具有深厚西方留学背景的奥罗莫族人阿比·艾哈迈德·阿里出任总理。上台后,阿比随即启动对提格雷势力的政治清算。去年9月,曾参与建立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宣布脱离中央政府,不再承认阿比政府的合法性,这也直接引发了前文提及的2.5万难民逃往苏丹的人道主义危机。
经济层面,阿比总理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这些国企涵盖铁路、航空、电信、能源等关键领域,原本就有多个国家的资本参与。这一改革对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的投资造成了显著影响。自此,此前全民搁置民族分歧、合力发展经济的局面不复存在,埃塞俄比亚开始向西方国家的身份政治靠拢,各民族纷纷强调自身的身份认同与利益诉求。这种只顾短期利益、放弃长远发展规划的行为,堪称损害国家根本利益的短视之举。此外,阿比上任后缓和了与邻国厄立特里亚的关系,并于次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与当年因推动苏联解体而获奖的戈尔巴乔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至于埃塞俄比亚能否延续此前的经济发展势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钱龙配资-炒股配资开户技巧-配资安全平台-股票如何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